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8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全市巩固“河长制”落实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2-09-25 12:28 累计次数: 字体:[ ]

陈琳代表:

感谢您对南通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全市巩固“河长制”落实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河长制实施五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咬定“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这一目标,抓住党政领导责任制这个关键,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级总河长,坚持“水岸共治、江河联治、全域防治”整体思路,着力构建“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河长制工作格局,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河道治理保护难题,全市城乡河道面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专门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级总河长,带头履职,市委、市政府班子领导分别担任14条区域性重要河道的河长。2017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级总河长,牵头抓总推进。全市113个河长办统筹协调,6733名河长上岗履职,实现了等级以上河道管护责任的全覆盖,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市级层面相继发布碧水保卫战、实施区域治水、建设幸福河湖、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总河长令,统筹“河长制”与“断面长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二是社会参与充分激发。河长制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充分注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群众参与和治理成效相互激发的良性循环治理格局。我们积极探索“河长制+”工作模式,各地涌现出一批“巾帼”河长、“老舅妈”河长、企业家河长、“银发”河长、“乡贤”河长、“邮路”河长等民间河长,他们主动发挥住得近、关系亲、巡得勤、说得听、劝得进的优势,能够及时制止乱占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乱垦乱种等不良行为,已成为管河护水的重要力量。此外,通过积极举办“总河长话治水”“河长制进校园”“河长制书画摄影展”“河长制公益宣传”“河小青志愿服务”等宣传活动,全社会关心参与河湖保护治理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治理成效持续凸显。我们紧盯奋斗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一茬接一茬地干、一件连一件地治。先后开展了“三河三行业”整治、河岸共治、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河道“两违三乱”专项整治、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统筹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黑臭河道整治、生态河道建设等,点面结合、综合施策,建成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河道公园、农村生态河道。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总额约120亿元,仅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一项,就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0.2亿元。5年来,16条市级骨干河道共安排整治项目2853个,472条(段)县乡河道、13761条(个)村庄河道(塘)完成疏浚整治,清淤土方5449万方;全面完成93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清理整治项目,在全省率先全部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在全省率先组织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共整治农村黑臭河道3347条(段),众多老百姓房前屋后的脏乱河、黑臭河经过治理华丽转身为清洁河乃至生态河;市、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截止2021年底,全市省级以上考核断面优Ⅲ类水质比例从2017年的67.7%提升到2021年的94.5%,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水的典范和标杆,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成为我市长江大保护的“城市客厅”、“生态名片”。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河长制只有升级版,没有终结版。2021年,省总河长令号召全省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南通闻令而动,实施全域打造,推动示范引领,涌现出如泰运河、圩角河等一批示范幸福河湖工程。同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深化河长制,实施全市区域治水工程,打造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今年6月,市总河长王晖书记、吴新明市长签署《关于持续深化区域治水,全面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动员令》,号召全市上下聚焦幸福河湖建设,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添活力增魅力。这不仅是我们进行河湖系统治理保护的新追求,更是向美而行、共享幸福的宣言书。

尽管城乡水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但镇村低等级河网水系不通、水流不畅、水环境质量不佳等客观情况和工作短板依然存在,由于一些村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河道电捕情况处于偶发、隐蔽、流动状态,垃圾入河、垦坡种植、秸秆乱抛等情况仍有发生。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将幸福河湖建设作为新阶段河长制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最终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各项任务,为幸福河湖建设建设现代水网增添新动能。

一是聚焦区域治水,全面构建幸福河网。市委市政府着眼南通滨江临海、河网密布、水系独立的特有优势,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区域治水畅流活水的指导意见》,将全域河网水系作为一个整体,贯彻落实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的“四化”治水新理念,通过实施区域治水,“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基本建成以沿江沿海重要闸站和骨干河道为“纲”,以各个治水片区为“目”,以控导工程为“结”,全域一网、城乡一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调控有序、自然活水,智慧高效、生态美丽的江海平原现代水网,为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勾勒本底。在此基础上,对照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和评分标准,研究出台《南通市幸福河湖行动方案》,打造构建幸福河网。目前,启东、通州、通州湾等先行先试地区1500平方公里已初见成效;今年全市区域治水计划实施引、排、连、控等工程148项,共涉及23个片区,到年底覆盖面积将达到3000平方公里。

二是聚焦群众满意,打造幸福河湖样板。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始终是我们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积极打造幸福河湖的示范样板,让群众看到幸福河湖到底是什么、怎么样。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焦港河已入选国家水利部选定的全国7个国家级幸福河湖试点项目之一,是江苏省内唯一试点河湖,圩角河(海门段)、启东头兴港也入选2021年度省级幸福河道建设示范工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推进360条幸福河湖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确保年底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40%以上,形成群众可观可感的工作成果。

三是聚焦能力提升,扎实推动履职尽责。我们将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新老河长履职能力提档升级,不断拧紧责任链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巡查指出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要素投入,保证事有人做、钱有人出、责有人担。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恳请您继续关心与支持南通水利工作!

南通市水利局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