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修编》的公示
来源: 南通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17-05-05 13:34 累计次数: 字体:[ ]


为充分征求公众意见,我局现将《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修编》进行公示。公示时间自2017年5月4日起至2017年6月4日止。公众如有建议意见,请以书面方式提交我局。为便于我局进行答复,提交意见时请提供通讯地址、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0513-59002533
       联 系 人:单先生
       通讯地址:南通市水利局

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修编

一、规划总论

1规划目的意义

《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于2009年启动编制,依据城市总规对水系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于2010年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复。随着近年来南通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郊地块被纳入市区范围,相应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修编完善,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与水争地、破坏水系现象时有发生;水环境退化,城市居住、投资环境受到制约;水生态、水文化形式单一,居民精神文明诉求得不到满足。上一轮水系规划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充分挖掘南通独有海、江、河、山等城市水系的自然要素,建设魅力山水花园城市,拟进行城市水系规划修编。

(1)是提高治理标准、确保人居安全的要求。

(2)是以水活城、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

(3)是提升城市品位、传承江海文化的要求。

2规划指导思想

适应城市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流域规划为指导,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保障城市防洪除涝安全,推进河道综合治理,促进水生态建设,提升城市涉水景观,丰富城市水文化,构筑“水安、水畅、水活、水清、水美、水韵”的城市水系,融入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建设理念,将南通市建设为山水相映、城水相拥、人水相怡、文水相辉江海花园水城

3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人水和谐。

(2)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尊重城市水系自然条件,坚持水系可持续开发利用。

(3)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城市水系与流域和区域水系协调,统筹兼顾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等需求,与城市防洪除涝、给水排水、水环境保护、航运水道、道路交通、旅游景观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通市主城区,即崇川区、港闸区和开发区。总面积411.58km2,其中崇川区103.50 km2,港闸区133.75 km2,开发区174.33 km2

5规划基准和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4年

近期水平年:2020年

远期水平年:2030年

6规划标准及目标

市区城市河道治涝标准:

20年一遇标准,以24h设计暴雨逐时段产汇流调蓄计算,主要河道水位不超过控制水位。

近期目标(2016-2020):

流域及区域防洪建设全面完成;全面推进河道疏浚,河道疏浚率达到100%;加快推动河道关键节点改造,基本消除河道卡口、阻塞现象;启动市区水系调整,市区水系调整完成率达到80%;四级以上河道生态综合整治率达到80%以上;水面率达到10%;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打造 “水体清澈、水色清纯、气味清新、生物多样、生态优美”的城市宜居水环境;推进水景观、水文化建设;初步实现“水安、水畅、水活、水清、水美、水韵”的总体目标。

远期目标(2021-2030):

进一步巩固流域及区域防洪成果;市区水系调整完成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消除河道卡口、黑臭现象;市区河道生态综合整治率达到100%;水面率在1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景观成为南通市的新名片,水文化建设成果得到充分展示。


二、规划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南通市地处江苏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通是苏中地区三市之一,“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上海及苏南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位于东经120°12′~121°55′,北纬31°41′~32°43′。南北跨距114.2km,东西跨距158.8km,陆域土地总面积8001km2。南通市主城区位于市域东南部,紧邻长江。

2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南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411.8亿元,增长11.9%。人均GDP达到77457元。

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7.6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29.8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4元,比上年增长8.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1元,比上年增长10.9%。

3城市排水

南通市除老城区部分地区为雨污合流制排水外,其余大部分区域都已采用雨污分流,雨水就近排入河流。现状雨水管道总长度约1242km,雨水管道密度约8.87km/km2,其中:港闸区约442km,崇川区约450km,开发区约350km。

雨水管道管径主要在d300~d1400mm之间,雨水出水口管底高程通常在2.5m~0.5m(国家85高程系统,下同)之间,雨水管道管材主要为UPVC、混凝土管、预应力砼低压管、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等。

市区现有雨水泵站14座,其中下穿泵站8座,总服务面积0.11km2,设计总流量2.53m3/s;市政排水泵站6座,总服务面积11.68km2,设计总流量19.42 m3/s。

4河湖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南通监测资料表明南通市境内9条主要内河中,达到Ⅲ类水质的测次达标率为71.0%。新通扬运河、九圩港、如海运河、焦港、通扬运河总体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

市区濠河总体水质符合Ⅲ类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其污染物分担率分别为16.5%、14.6%、14.5% 和9.79%。市区其它河道水质在Ⅲ~Ⅴ类之间波动,少数河道(河段)在部分时段存在黑臭现象。

5河湖生态特征

南通市区河道生态功能整体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河道生态特征单一,部分完全失去生态特征。南通市区河道生态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生态河道

该种类型河道主要位于城市周边郊野区,如港闸区万顷良田内钱家桥港、毛家桥港、土塘桥港、南通农场区域的诸多电灌河、匡河等。

(2)人工自然型河道

该种类型河道主要位于城市生活区,如天星横河西段、海港引河、濠河、富民港、新开港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濠河。

(3)生态缺乏型河道

该种类型河道主要位于城市工业区,河道污染严重,或水质较差且已实施硬质护岸的河道。较典型的河道如姚港、倪虹河、王子竖河等。


三、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

1现状水系

(1)市域水系概况

南通市濒江临海,区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以通扬运河-如泰运河为界分属淮河和长江流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六横四纵”的骨干河网和七大水利片区。

(2)城市水系概况

南通市主城区紧邻长江,位于九吕区和通启区西部,依托流域防洪和区域治理,形成了“三条主干河道、十个排涝片”。

三条主干河道为城市的主要引排通道,分别为:九圩港、通吕运河、通启运河。

十个排涝片:港闸西片、港闸东片、主城区西片、海港引河片、狼山片、小海片、裤子港片、天星横河片、新开闸片、南通农场片。

(3)城市河道概况

①外围河道概况

长江(南通市区河段)地处长江近河口感潮河段,上承大通来水,距大通水文站约400km。据大通站1950~2010年统计资料,该站多年平均流量28400m3/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8956亿m3。

长江口的潮汐在口外属正规半日潮,从多年的实测资料分析来看,本地区最高潮位的出现是台风、天文潮和径流的汇合。

②内部河道概况

南通市区范围内现状共有四级以上河道580条(段),总长度910.85km,其中一级河5条(段),长50.74km;二级河道12条(段),长85.78km;三级河道68条(段),长213.01km;四级河道494条(段),长561.32km。主城区平均河网密度2.22 km/km2。主城区综合水面率约9.41%。

(4)配套建筑物概况

①沿江建筑物

规划区内通江河道入江口均有涵闸控制,沿江共有涵闸23座,其中港闸区7座、崇川区9座、开发区7座。

②分区排涝控制建筑物

由于成陆时间差异,地形高程不同,根据各片区的地面高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控制水位。南通市区分成多个排涝分片,各片之间主要通过涵闸进行控制。主城区范围内现有排涝分片水系控制线6条,控制涵闸100余座。

2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

城市水系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城市防洪除涝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宜居家园,有着巨大和深远的意义。随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水系功能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等多方面对城市水系提出了新要求。

(1)城市水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除涝标准。

(2)城市水环境改善要求对城市水系布局、引水、活水线路进一步优化。

(3)城市居民精神文明诉求要求改善河道涉水景观、丰富水文化。

(4)城市河道管理要求划定河道管理范围、明确管理权责。

3水系存在问题分析

(1)局部水系布局紊乱,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块开发、道路交通、市政绿化等已经先期实施,使得区域内形成多处断头河、旱桥等,河道原有线路已经不能与相关基础设施相适应,造成水系布局不合理。典型区域如港闸区市北新城区域、天生路两侧、观音山新城通启高架两侧、小海以及苏通产业园区等。

(2)城市水面减少,水系破坏现象严重

一方面,城市建设与水争地,造成了城市建设和地块开发过程中封堵河道、填埋水塘、侵占河岸、覆盖河面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河道水体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擅自填埋、改线或覆盖河道,一些沟河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典型区域如观音山新城人民东路以南兴石河两侧区域。

(3)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不足

一方面受城市建设影响,城市硬质地面越来越多,下垫面变化较大,产汇流速度加快,致河道洪峰流量加大,洪水位抬高迅速;另一方面城区排涝大都依靠自流排出,抽排能力不足。典型区域如海港引河出江口门偏小,闸河规模不匹配。

(4)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依然突出

河道的纳污负荷大大超出河道的自净能力,致使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河道水质普遍较差,严重影响城市投资及沿河居民生活环境。城市建成区内河道大部分进行了护岸,水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匮乏。典型区域如高桥湾河、姚港、酒厂河、倪虹河等。

(5)城市水系管理体系不健全,执法能力薄弱

由于河道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偏少、管理经费不足等因素,涉河事务难以做到事前巡查、事中控制、事后执法,管理上不能覆盖全面,涉河违章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

1、水系分类与水系等级划分

(1)水系分类

根据水域功能类别,南通市区城市水系可分为防洪排涝类、饮用水源类、航道运输类、生态环境类、景观娱乐类、其他功能类和复合功能类。南通市区河道普遍具有防洪排涝功能,同时兼顾其它一种及以上功能,属复合功能类。

(2)水系等级划分

南通市区水系等级划分参照水利部《河道等级划分办法》、《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划分要求,同时结合南通市现有地方传统习惯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河道等级分为一级~四级。规划根据水系综合功能的变化对河道等级划分进行适当调整。

2、水系总体布局

南通市主城区构建 “两圈五廊、八湖九脉、多点多带”的水系空间总体布局。

(1)两圈五廊

内圈:濠河生态圈。通过进一步整治濠河及周边水系,结合河道综合整治、涵闸改造等,引入历史、文化、体育、艺术等要素,整体提升濠河及周边水景观。

外圈:由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长江组成的外生态圈。

五廊:长江多元化生态廊道、九圩港工业景观廊道、通吕运河城市休闲绿廊、海港引河城市生态景观水廊、通启运河自然生态廊道。

(2)八湖九脉

城市湖泊不仅能够调节周边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周边环境;人工湖的开挖还能增加城市水面面积、扩大调蓄库容、削减洪峰流量。以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托,结合城市绿地规划、景观建设,在合适的位置布置8个较大的人工湖泊,赋予城市水系新的活力。


表4.1  南通市主城区规划新开挖人工湖统计表

序号

名称

区域位置

所在河道

面积(亩)

备注

1

白龙湖

港闸区

天生港

220

天生港综合整治规划中已列入

2

宝龙湖

港闸区

草场河

210

花园城市近期建设工程已列入

3

通甲湖

崇川区

通甲河、界港河

210

花园城市近期建设工程已列入

4

啬园湖

崇川区

啬园河

108

五山地区控详规已列入

5

紫琅湖

崇川区、开发区

营船港

1130

花园城市近期建设工程已列入

6

星盛湖

开发区

长桥港竖河

320

开发区相关规划已列入

7

星云湖

开发区

长洪河

1500

已建成

8

星灿湖

开发区

团结河

485

苏通产业园区水系规划中已列入

与濠河相连的九条城市主干河道,通扬运河、幸福河(市北新城)、秦灶河(市北新城)、通甲河(观音新城)、南川河(新城区)、城山河(山水一轴)、西山河(山水二轴)、姚港及任港。

通扬运河:通扬兴业,扬古集萃。充分挖掘近代工业遗存,传承工业文化特色。

幸福河:幸福联城,经络南北。依托滨水观景优势,打造绿意的商务休闲中心。

秦灶河:涵养生息,漫游清溪。打造集生态湿地水上森林的生态展览休闲绿脉。

通甲河:依水觅趣,涵养乐活。形成以餐饮娱乐和市井生活为特色的绿肺。

南川河:南川揽秀,仙居东南。依托秀美景观和完善配套,打造宜居乐业的生活天堂。

城山河:城山望山,揽城意趣。与西山河遥相呼应,打造民俗文化和宗教旅游的城市特色文化旅游脉。

西山河:西山游园,绿筱通山。营造绿意盎然的通山之脉,打造惬意休闲的通山绿色之游。

姚港:引水入江,繁荣深港。通过生态修复提升景观环境,改造为城市绿肺。

任港:曲揽观江,滨港复兴。以曲折蜿蜒之势构筑观江、视廊,打造移步换景的慢行游憩体系。

(3)多点多带

结合城市绿廊、公园、小游园等建设,对规划区内天生港、盐河、界港河、胜利河、永红河、营船港、裤子港、天星横河、样板河、长桥港竖河、中心河、长洪河、苏十河等主要河道实施生态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拓宽河道断面,贴近自然的河道曲线和河道立面,构筑亲水、滨水、临水的多层次立体景观点;恢复河道生态多样性,提升沿河绿化景观效果,形成多条带贯穿各区域的城市生态绿带。

3、分片水系布局

(1)排涝分片调整

结合城市地形、道路交通布局、现状运行模式等对原有部分水系分区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加贴近于实际情况,便于运行和控制。规划将南通市区排涝划分为11个排涝分片,分别为:港闸西片、港闸东片、崇川西片、海港引河片、观音山新城片、五山片、裤子港片、小海片、天星横河片、新开港闸片、南通农场片。

(2)分片水系布局规划

主城区范围内共规划河道544条(段),总长度1024.75km。其中一级河道5条(段),总长度50.74km,分别为九圩港、通扬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新江海河,作为区域骨干河道;二级~四级河道539条(段),总长度974.01km,作为城市内部主要河道。

四级以下河道及沟塘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若需调整或填埋的需遵循面积等效补偿原则。

①港闸西片

港闸西片位于通扬运河以南、九圩港以东、长江以南区域,片区总面积42.33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两横四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两横:老中界河—东风河—三牌楼横河、芦建二河;

四纵:中心河、天生港、芦泾河、永兴河—东港河。

该区属于沿江低水系,主要通过老鸦口港、中心河、天生港、芦泾港、东港河等汇流后经由各入江口门排出涝水。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79条(段),总长度115.85km,其中贯通、改道或新开挖河道44条(段),总长44.64km。

该片区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6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00m,雨前预降水位至1.40m。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沿江主要排涝口门增设排涝泵站,规划强排总流量16m3/s,其中中心河泵站8m3/s(双向)、芦泾港泵站4 m3/s(排涝)、东港闸泵站4 m3/s(排涝)。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老鸦口闸、中心河闸站、天生港闸、芦泾港闸站、东港闸站及曙光中心河闸。

②港闸东片

港闸东片位于通扬运河以西、通吕运河与九圩港之间,片区总面积93.29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三横三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三横:团结河、幸福横河、草场河—盐河;

三纵:刘陈河、幸福竖河、英雄竖河。

该区属于九吕水系,主要通过内部团结河、幸福竖河、英雄竖河等主要河道向周边九圩港、通扬运河、通吕运河等骨干河道排水,再经由沿江九圩港闸、节制闸排出入江,现状该片区沿通吕运河、通扬运河一线建有部分控制涵闸,主要为保持区域河道水位免受九圩港、通吕运河引排造成的水位波动,在遭遇暴雨时,沿线所有涵闸处于开启状态,保障区内河道与骨干河道畅通。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134条(段),总长度248.93km,其中贯通、改道或新开挖河道59条(段)河道,总长47.49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2.2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3.00m,暴雨期间开启沿通吕运河、通扬运河沿线涵闸,保持区内水系与周边骨干河道排涝畅通。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九圩港闸及南通节制闸。

③崇川西片

崇川西片位于通吕运河以南、外环西路-人民中路-孩儿巷北路-青年中路以西以南,西山河以西,长江以东区域,片区总面积14.01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两横一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两横:任港、姚港;

一纵:倪虹河。

该区属于沿江低水系,主要通过南通港北河、任港、姚港及高桥湾河等汇流后经由各入江口门排出涝水。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28条(段),总长度31.74km,其中贯通、改道或新开挖河道11条(段),总长3.58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6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10m,雨前预降水位至1.40m。虹桥公园区域正常控制水位2.00~2.10m,暴雨来临前开启沿虹桥路一线控制涵闸,使公园区域水系与周边主要排涝河道畅通。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利用现有任港泵站6 m3/s(双向)、姚港泵站4 m3/s(排涝)的基础上,在沿江其他排涝口门增设排涝泵站,新增强排总设计流量4m3/s,规划将南通港北河西端向北沿外环西路贯通至节制闸下游港道,在出口处建设南通港北闸站4m+2m3/s(双向),拆除现有小姚港涵洞,新建小姚港闸站4m+2 m3/s(排涝)。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南通港北闸站、南通港闸、任港闸站、姚港闸站及小姚港闸站。

④海港引河片

海港引河片位于通吕运河以南、外环西路-人民中路-孩儿巷北路-青年中路以东以北,西山河以东、海港引河以西区域,片区总面积41.70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三横三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三横:团结河--新桥三组河--城郭界河、通甲河--八窑河、南川河;

三纵:海港引河、城山河、西山河。

该区属于九吕水系,主要通过金通河、通甲河西段、城山河、西山河等河道等汇流后由海港引河向南经小姚港涵闸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66条(段),总长度106.97km,其中贯通、改道或新开挖河道15条(段),总长6.25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2.2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60m,雨前预降水位至2.00m。濠河正常控制水位2.80m,雨前预降水位至2.40m。海港引河片为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利用现有小姚港涵闸的基础上,新增海港引河闸站12m+10m3/s(双向)。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小姚港涵闸及海港引河闸站。

⑤观音山新城片

观音山新城片位于海港引河以东、通吕运河以南、周灶港-营船港以西、世纪大道-崇川路高低水系控制线以北区域,片区总面积26.70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两横三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两横:青龙横河、通甲河;

三纵:国胜竖河—幸福河—铺港、胜利河—界港河、兴石河—山港河。

该区属于九吕水系,主要通过胜利河、铺港河、山港河等汇流后由通甲河向东、兴石河向北排出。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34条(段),总长度71.91km,其中贯通、改道或新开挖河道22条(段),总长27.17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2.2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60m,雨前预降水位至2.00m。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围通吕运河行洪高水位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利用现有兴石河闸站10m3/s(提水)的基础上,将胜利河向北沿胜利路贯通至通吕运河,在出口处建设胜利河闸站8m+6m3/s(双向);在铁路东侧新开挖河道观音山东河,南北连通通甲河和通吕运河,在与通吕运河交汇处建设观音山东河闸站10m+6m3/s(排涝)。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胜利河闸站、兴石河闸、观音山东河闸站排入通吕运河,再经由南通节制闸排入长江。

⑥五山片

五山片位于长江以东、长江中路-啬园路以南、裤子港以西区域,片区总面积11.90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两横三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两横:城山河(东西段)--闸桥河—南郊中心河、永红横河;

三纵:西山河(南段)、城山河(南延段)、永红河。

该区属于沿江低水系,区内有园博园、滨江公园、民博园等众多公园,整体对水位要求较高。区域主要通过城山河南段、西山河南段及永红河等汇流后经由滨江公园闸、西山河闸、小洋港涵洞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34条(段),总长度37.00km,其中贯通、改道或新开挖河道11条(段),总长9.21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2.0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10m,雨前预降水位1.80m。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永红横河出江口门小洋港涵洞处新增泵站,设计流量8 m3/s(双向)。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滨江公园闸、西山河闸、小洋港闸站。

⑦裤子港片

裤子港片位于裤子港以东、营船港以西、世纪大道以南、长江以北区域,片区总面积9.15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三横两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三横:八圩中横河、民主港北横河、山水横河—龙王桥河;

两纵:裤子港、民主港。

该区属于沿江低水系,主要通过二圩横河、三圩横河、八圩中横河、民主港等河道汇流后经裤子港向南由裤子港闸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13条(段),总长度22.45km,其中贯通、改道或者新开挖河道1条(段),总长0.62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4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1.8m,雨前预降至水位至0.80m。 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裤子港出江口门裤子港闸处新增裤子港泵站10m3/s(双向)。

排涝口门主要为裤子港闸站。

⑧小海片

小海片位于营船港以东、庙桥竖河以西、小海先锋界河以南、通启运河区域,片区总面积38.45km2

三横:横五河、二圩横河--秀才圩横河、四圩桥横河—样板河;

五纵:夏家桥河、营船港—紫琅湖、三八河、小海竖河、朝阳竖河、庙桥竖河。

该区属于通启水系,主要通过营船港、三八河、小海竖河、朝阳竖河(北段)及庙桥竖河汇流后向南排入通启运河,经由营船港闸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33条(段),总长度68.78km,其中贯通、改道或者新开挖河道22条(段),总长25.43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8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80m。暴雨来临前,开启沿通启运河北岸节制闸,使区内河道与通启运河相通,便于涝水及时排出。中央创新区水系在小海片区内部实行相对独立控制。

排涝口门主要为营船港闸。

⑨天星横河片

天星横河片位于长江以东、朝阳竖河以西,通启运河以南、新兴路-瑞兴路高低水系控制线以北区域,片区总面积40.38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一横四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一横:天星横河;

四纵:富民港、达一河—新开港、长桥港竖河、东方竖河。

该区属于通启水系,主要通过新开港、长桥港竖河、东方竖河、朝阳竖河南段等河道汇流进入天星横河、富民港,经由天星横河西闸站排入通启运河、富民港闸站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38条(段),总长度84.84km,其中贯通、改道或者新开挖河道15条(段),总长19.41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8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2.30m,雨前预降水位至1.60m。该片区现状设有天星横河西闸站2×4m+8 m3/s(双向)、富民港闸站4m+8 m3/s(排涝)、雁洪闸站3m+2m3/s(排涝),现状排涝设施能够满足排涝要求。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天星横河西闸站、富民港闸站及雁洪闸站。

⑩新开港闸片

新开港闸位于长江以东、市界以西,新兴路-瑞兴路高低水系控制线以南、江韵路-景兴路水系控制线以北区域,片区总面积24.84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一横五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一横:长洪河—圩田南三级河;

五纵:新开港、长桥港、东方竖河、老洪港竖河、尖沙渔港。

该区属于沿江低水系,主要通过富民港南段、新开港南段、长桥港、圩田南三级河、圩田北三级河、尖沙渔港等河道汇流进入长洪河,经由新开港闸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29条(段),总长度56.49km,其中贯通、改道或者新开挖河道11条(段),总长13.20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2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1.60m,雨前预降水位至1.00m。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长洪河出江口门新开港闸处新增新开泵站8m3/s(双向)。

排涝口门主要为新开闸站。

农场片

农场片位于长江以东以北、市界以西、江韵路-景兴路水系控制线以南区域,片区总面积76.56km2。规划该片区形成“两横四纵”的主要水系框架。

两横:中心河、十四至十九大队北匡河—通一河;

四纵:能达路西侧河—王子竖河、热电厂河—苏八河—经三河、团结河、新江海河。

该区属于沿江低水系,主要通过热电河、十四大队至十九大队北匡河、大寨河等河道汇流进入王子竖河、中心河、团结河及新江海河,经由南通农场闸、东方红闸站、团结闸、新江海河闸等出江口门排入长江。该片区规划二级~四级河道51条(段),总长度129.05km,其中贯通、改道或者新开挖河道24条(段),总长48.78km。

该片区区内河道正常控制水位1.20m,设计排涝控制水位1.60m,雨前预降水位至1.00m。为了使该片区水位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减小由于外江高潮位顶托对区域排涝造成的影响,规划在利用现有东方红闸站5m+6 m3/s(排涝)的基础上,新增南通农场泵站10m3/s(双向)、团结河泵站12+10m3/s(双向)。

排涝口门主要包括:南通农场闸站、东方红闸站、团结河闸站。

表4.2  规划沿江新增排涝控制建筑物

序号

建筑物名称

位置

规划规模

备注



1

中心南河泵站

中心南河出江口

8m3/s

双向引排


2

芦泾港闸站

芦泾港出江口

6m+4m3/s

单向排涝


3

东港闸泵站

东港闸出江口

4m3/s

单向排涝


4

南通港北闸站

南通港北河与节制闸下游干道交汇处

4m+2m3/s

双向引排


5

小姚港闸站

高桥湾河出江口

4m+2m3/s

单向排涝


6

海港引河闸站

海港引河出江口

12m+10m3/s

双向引排


7

胜利河闸站

胜利河与通吕运河交汇处

8m+6m3/s

双向引排


8

观音山东河闸站

观音山东河与通吕运河交汇处

10m+6m3/s

单向排涝


9

永红泵站

永红横河出江口小洋港涵附近

8m3/s

双向引排


10

裤子港闸站

裤子港出江口

8m+10m3/s

双向引排


11

新开泵站

长洪河出江口

8m3/s

双向引排


12

南通农场泵站

中心河出江口

10m3/s

双向引排


13

团结河闸站

团结河出江口

12+10m3/s

双向引排


14

老鸦口涵洞

老鸦口河出江口

4m

拆涵建闸


15

小姚港涵洞

高桥湾河出江口

4m

拆涵建闸


16

南通港涵

南通港北河出江口

4m

拆涵建闸


4、水系分片控制线建设

规划结合排涝片区的局部调整及区域防洪要求,对水系排涝分片控制线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新建或改造51座控制建筑物,形成8条水系控制线。

(1)港闸西片沿通吕运河--通扬运河控制线

港闸西片与通吕运河、通扬运河高水系隔开,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15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5座:唐家闸、三排楼闸、永兴河闸、南憩亭涵、曙光中心河闸;

拆建3座:水关庙闸、钱家渡涵、胜利河闸;

新建7座:中心二河闸、木库河闸、五星横河闸、闸南一河闸、十里坊一河闸、永十界河闸、永兴中心河闸。

控制线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九吕片区(市区部分)50年一遇高水位3.71m进行设防。

(2)通吕运河南岸--孩儿巷--青年路—西山河西岸--海港引河北岸控制线

沿线由运料河人民西路沟通涵闸、西被闸、青年路涵等涵闸将濠河、海港引河片与崇川西片隔开。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7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4座:幼儿园涵、人民路地涵、西被闸、青年路涵;

新建3座: 红星一河闸、红星二河闸、洪临闸。

控制线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九吕片区(市区部分)50年一遇高水位3.71m进行设防。

(3)南川河—通富路—青年路通吕、通启及沿江水系控制线

沿线由园林河闸、五步口闸、陆洪闸、花城节制闸、界港河闸、山港河闸、中沙横河闸等将海港引河片、观音山新城片所属通吕水系与南部狼山片、裤子港所属沿江水系及小海片所属通启水系隔开。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13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3座:花城节制闸、界港河闸、营船港北闸;

拆建2座:陆洪闸、山港河闸;

新建8座:明星河闸、铺港闸、山港横河闸、中心竖河闸、龙潭坝横河闸、通甲河东闸、高坝竖河闸、胜利河闸。

控制线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九吕片区(市区部分)50年一遇高水位3.71m进行设防。

(4)五山独立水系控制线

五山片由于景观要求水位根据景观需要进行调节(拟控制在1.8~2.1m),规划沿啬园路一线将海港引河片所属通吕水系与五山片水系独立;沿裤子港西岸将山水系与裤子港片低水系独立。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14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3座:桃园一河闸、啬园涵、园林河闸;

拆建3座:南剑界河闸、永红横河闸、复盛圩一河闸;

新建8座:西山河新闸、城山河闸、永红河闸、张家港闸、啬园东闸、南郊中心河闸、花园路南河闸、环河东闸。

长江中路-啬园路一线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九吕片区(市区部分)50年一遇高水位3.71m进行设防;裤子港一线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通启西片50年一遇高水位2.88m进行设防。

(5)通富路—通启运河北岸控制线

裤子港片低水系与小海片主要以通富路东侧及通启运河北岸控制,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8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1座:八圩横河涵;

拆建2座:中沙横河闸、二圩横河闸;

新建5座:三圩横河闸、四圩横河闸、五圩横河闸、营船港南闸站、民主港北横河闸。

控制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通启西片50年一遇高水位2.88m进行设防。

(6)通启运河南岸控制线

为了避免通启运河引排水时水位波动对天星横河片的河道水位影响,同时结合天星横河片区景观水位要求,沿通启运河南岸建设控制线。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11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6座:合板厂横河涵、天星横河西闸站、雁洪闸站、富民港北闸、长桥港北闸、东方竖河闸;

新建5座:斜港桥北横河闸、营房中横河闸、汤家窑闸、朝阳南闸、沿海高速河闸。

控制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通启西片50年一遇高水位2.88m进行设防。

(7)开发区瑞兴路--新兴路通启与新开闸水系控制线

开发区通启水系与新开闸低水系之间大致以瑞兴路、新兴路为界,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7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4座:东丽南匡河闸、新开港节制闸、长桥港南闸、谷东村北横河闸;

新建3座:东方竖河南闸、谷东竖河闸、尖沙渔港北闸。

控制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通启西片50年一遇高水位2.88m进行设防。

(8)江韵路--东方大道--景兴路新开水系及新江海河与农场水系控制线

该控制线北侧主要依托道路进行封闭,沿江韵路--东方大道--景兴路两侧河道不连通。新江海河两侧规划通过建设控制涵闸防御新江海河可能出现的区域高水进入农场片。规划该线设有内河控制建筑物4座,其中:

保留现有建筑物1座:中心河闸;

新建3座:通十一河闸、通一河东闸、通一河西闸。

控制建筑物按照防御高水侧通启西片50年一遇高水位2.88m进行设防。

5城市水面规划

(1)水面面积及水面组合形式现状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防洪排涝、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保健、美化景观等特殊功能,能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水环境容量,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城市水面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湿地以及其他水面。

南通市区属平原河网地区,水系较发达,水面组合形式主要包括河流、河塘等,其中以河流为主,水面形式单一。根据现状河道、水面统计,南通市市区范围内水面率约为9.41%,其中骨干河道水面占1.62%,其他河道、沟塘水面占7.53%,现有开阔水面占0.26%。

(2)适宜水面面积

适宜水面面积是指与城市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可供量、人口、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相适应的城市水面面积。根据《城市水系规划导则》附录C城市分区及其适宜水面面积率,南通市属Ⅰ区城市,城市适宜水面面积率≥10%。

城市适宜水面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与地块开发利用性质密切相关,根据南通市总体规划中用地布局,经综合平衡分析,确定南通市市区综合水面率以保持现状9.41%为最低阙值,中期达到10%,远期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以工业为主的区域水面率控制不宜小于5%;以居住为主的区域水面率控制不宜小于7%;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区域水面率控制不宜小于10%;以风景区、公园及生态保护区为主的区域水面率控制不宜小于12%。

(3)水面修复与补偿

结合南通市区水面面积组成现状情况,市区水面修复与补偿主要可以选择以下4种方式:

①疏浚、沟通和拓宽河道。

②恢复被侵占和填埋的沟渠、水塘等。

③新建或扩建城市人工水面。

④新建开发园区、居住小区、景观公园等景观水面。

南通市主城区综合水面率远期将达到11.17%,其中骨干河道水面占1.62%,其他河道、沟塘级现有开阔水面占8.88%,新开挖水面占0.67%。

表4.3  分片区规划水面率

序号

区域

规划综合水面率

备注

1

港闸区

9.62%


2

崇川区

9.17%


3

开发区

13.47%


合计


11.17%




五、城市河湖水质控制和工程措施

1水功能区划分与水质目标

根据《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及《南通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河道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水功能一级区划分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四类;水功能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为饮用水源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长江规划区段划分为两大一级功能区,分别为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共5个单元。规划区内一~四级河道一级功能区划均为开发利用区,其中一级河道5条(段)(九圩港、通吕运河、通启运河、通扬运河、新江海河),共划分为7个单元;二河道13条(段)(天生港、团结河、幸福竖河、英雄竖河、任港、濠河、海港引河、通甲河、兴石河、裤子港、庙桥竖河、长洪河、天星横河),共划分为13个单元。

三级~四级河道水功能区划与水质目标依据所属一、二级河控制范围确定。

2水质控制方案

河道水质控制方案遵循“截污控污、调水活水、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的理念,以截污控污为前提从源头控制入河污染总量,通过水利工程调度使城区河道水体保持流动、通过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河湖水质。

3改善河湖水质的水系整治方案

为改善城市河湖水质,应在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河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截污控污系统工程、引清活水工程、清淤和河床生态修复工程及河湖水质强化净化工程等方面来改善和提高城市水质。

(1)截污控污系统工程

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新建地区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旧城区结合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分流制系统,原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

①污水管网建设

建设进入各污水处理厂的主干管网。

②污水集中处理

污水系统布局应根据城市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及铁路、高速公路等障碍物的具体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居民区及工业区分布确定。新建或扩建6处污水处理厂。

③尾水通道建设

市域污水处理厂尾水严格控制排入内河,限量排入长江,尽量排海。

(2)引清活水工程

新建一部分调水引流工程,通过合理调度,实施引清活水,结合南通市各片区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总体以“北引南排”为主,辅以“南引南排”,加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

①港闸西片

港闸西片引清活水:一方面可以开启通扬运河沿线水关庙闸、唐家闸、三排楼闸、永兴闸等涵闸,利用通扬运河(正常水位2.20m)与港闸西片(正常水位1.60m)的水位差,依靠自流引通扬运河水进入片区,由沿江中心河闸、天生港闸、芦泾港闸及东港闸等排入长江;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建中心河泵站提长江水补充该片区的洁净水源,经由下游其他口门排入长江,完成引调水自循环。

②崇川西片

崇川西片调水引流:一方面可以开启西被闸、青年路涵,利用濠河(正常水位2.80m)与崇川西片(正常水位1.60m)的水位差,依靠自流引濠河水进入任港、倪虹河、工农河,由姚港排入长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已建成的任港泵站提长江水补充该片区的洁净水源,经由姚港闸排入长江完成引调水自循环。

③海港引河片

海港引河片调水引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海港引河北闸引通吕运河水源、经文峰坝闸、易家桥闸引濠河水,由通甲河、南川河、城山河、西山河等汇入海港引河后排入长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新建的海港引河闸站提长江水进行补充,实现自循环。

为了进一步改善濠河区域的水质条件,在现有北引南排的基础上,增加西引东排线路,主要通过任港闸站直接提长江水,通过任港经西被闸进入濠河,由东侧文峰坝闸、灰堆坝闸等东排进入海港引河排出,增加濠河区域水流流向的多样性,改善濠河东西向区域的水质条件。

④观音山新城片--裤子港片

观音山新城片--裤子港片调水引流:通过兴石河闸站、胜利河闸站引通吕运河水源入观音山新城,由青龙横河、通甲河、八一横河等东西向河道扩散后,汇入营船港、裤子港,实现观音山新城片的引清活水;通过开启沿通富路东侧、通启运河北侧的二圩横河闸、民主港北横河闸等涵闸,依靠营船港、通启运河(正常水位1.80m)与裤子港片(正常水位1.40m)的水位差,自流引水进入裤子港片,由裤子港闸入江;另一方面通过新建的裤子港泵站提长江水进行补充。

⑤五山片

五山片调水引流:一方面可以通过西山河、城山河引海港引河水源进入该片区,由西山河闸、小洋港涵闸等排入长江完成五山片的引流活水;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现有滨江公园提水泵站、园博园提水泵站、民博园提水泵站及规划新建的永红泵站提长江水进行该补充,完成该区域的引流活水自循环。

⑥天星横河片--新开港片

天星横河片--新开港片引流活水:通过富民港北闸、长桥港北闸、东方竖河闸等引通启运河水源进入该片区,由富民港闸站南排入江,完成天星横河片的引流活水;新开港片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开港节制闸、长桥港南闸等引通启运河水源经过天星横河片后进入该片区,由新开港闸西排入江;另一方面,通过新建的新开港泵站提长江水进行补充。

⑦南通农场片

南通农场片引流活水:通过新建的南农闸泵站提长江水进入该片区,经由东方红闸站、团结闸排入长江。

(3)河床生态修复工程

南通市市区河道现状形态直线化,断面形式单一,亲水空间不足,缺乏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层次性。通过生态河道建设,恢复水体原有的生物多样性、连续性,可以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恢复水、陆、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净化城市空气、净化水体、提升城市景观。

①修复河道形态

改造河道形态,营造接近自然的河势,宜弯则弯、大直小弯、随弯就弯,以不同流速带造就水体流动多样性,修复河道浅滩和深塘,利于水生态的恢复。结合“两河两岸”、“山水二轴”建设,改变通吕运河、海港引河、城山河、西山河直线化的河道形态,形成贴近自然的河道曲线,沿河构筑生态湿地、河湾、浅滩,恢复河道生态多样性。

②修复河道断面

营造河道复式断面,低水归槽,高水漫滩。在河道浅滩区域选择具有观赏性、与景观相协调的植物,结合河岸带生态系统建设,营造出具有变化和层次的美。如在海港引河东侧建设较宽的河滩腹地,营造河道复式断面。

③河道生态修复

通过环保疏浚、区域污染土壤治理等方式对污染严重的河道(如姚港、高桥湾河等)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河道原有功能,提升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气等环保指标,彻底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4)河湖水质强化净化工程

水体净化工程。利用生物、植物及设置增氧设施等净化水质,提高水环境容量。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水系贯通、骨干河道疏浚整治及河道滨河景观设计。

水体净化工程。利用生物、植物及设置增氧设施等净化水质,提高水环境容量。

4河湖生态修复方案

(1)建设生态河堤,恢复水生态系统

护岸建设应改变传统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沉闷、单调的硬化材料护岸,结合城市景观、绿地系统建设生态河堤,营造自然水环境,采用生态护砌材料和自然生长草皮,既能保证材料表面透水透气性,提高湿热交换能力,降低护砌材料表面湿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维持水生态链;又能保证水体与土壤的连通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性,保证微生物、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繁殖环境,创造具有生命与活性的水体,构造健康的生态河流。从而达到改变城市河流单一断面、单一水深的河槽建设模式,创造多样性的水流条件和河道形式,重建水生生物栖息地环境。

规划对城区范围内的321条河道进行生态综合整治,整治河道总长度637.89km,其中一级骨干河道5条、段,长35.65km,二级~四级河道316条段,长602.24km。

表5.1  市区一级骨干河道生态综合整治统计表

序号

河道名称

规划河道总长度(km)

河道综合治理岸线长度(km)



1

九圩港

12.20

4.11


2

通吕运河

13.42

9.41


3

通扬运河

10.90

9.75


4

通启运河

10.27

8.43


5

新江海河

3.96

3.96


合计

 

50.74

35.65


表5.2  市区二级~四级河道生态综合整治统计表

序号

分片区名称

规划河道数量(条段)

规划河道总长度(km)

生态河道治理数量(条段)

生态河道治理长度(km)



1

港闸西片

79

115.85

50

86.62


2

港闸东片

134

248.93

79

132.29


3

崇川西片

28

31.74

14

14.45


4

海港引河片

66

106.97

27

47.20


5

观音山新城片

34

71.91

30

64.34


6

五山片

34

37.00

13

18.32


7

裤子港片

13

22.45

11

21.31


8

小海片

33

68.78

28

54.56


9

天星横河片

38

84.84

22

56.44


10

新开港片

29

56.49

16

33.48


11

农场片

51

129.05

26

73.24


合计 

539

974.01

316

602.24



(2)完善滨水绿化,构筑沿河缓冲带

广泛建立沿河滨水绿化缓冲带。

规划沿河绿化带宽度控制要求:沿一级骨干河道两侧规划不少于50m宽度较大规模的集中滨河绿地;沿二级市区主要河道两岸规划20m以上宽度的滨河绿地;三级~四级河道两侧均规划不小于1020m宽的沿河绿地;开阔水面、人工湖泊岸线外规划不小于20m以上的滨湖绿化带。

(3) 建设生态廊道,发挥水生态功能

河道绿化不仅是局部景观的改善,更应是连续的生态廊道,沿河生态廊道建设主要侧重于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应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因此,城市沿河绿化应建设成为主要的生态廊道,依托自然生态调节城市水生态环境和功能。

结合南通市区实际情况,着重打造5条生态廊道。

①长江多元化生态廊道

结合长江堤防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防洪标准由现状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通过不同的堤防断面设计,优化内外坡景观,形成独特的滨江堤防风光带。区分岸线功能,将芦泾港城市绿谷、通吕河口湿地公园、任港滨江生活景观区、滨江公园、园博园、老洪港风景区、苏通大桥北桥头风景区等自然、历史、休闲、生态园区串联其中,辐射城市,形成特色鲜明的开放系统,构筑“山水花园水岸、人文体验水岸、休闲生态水岸、港口航运水岸”的沿江多元化生态廊道。

②九圩港工业景观廊道

九圩港是南通市域重要的引排通道,同时也是南通市通江达海、江海联运的重要航道,沿线企业众多,码头林立,百舸争流,通过河道综合整治,规范沿线码头建设,彰显城市特色产业的魅力。

③通吕运河城市休闲绿廊

通吕运河是南通市倾力打造的“两河两岸”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沿线亲水平台、木构廊架、休闲广场、绿化景观等的建设,构筑城市第二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绿廊。

④海港引河城市生态景观水廊

海港引河处于城市中央地带,是南通市倾力打造的“两河两岸”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河口自然游憩区、创意文化水廊、水岸运动公园、湿地水净化园等不同的功能分区,将海港引河建设成为绿意盎然的城市中央绿轴,创意运动的社区活力空间。

⑤通启运河自然生态廊道

通启运河是市区南部重要的引排河道,沿线自然生态保持较好。通过植树种草保持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倡导自然之美和低碳景观理念,大量应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呈现出水草繁茂,野花烂漫的自然风貌。

5海绵城市建设

南通市作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低影响开发措施,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湿地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具体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植物浅沟、透水铺面、渗透沟渠、雨水湿地、雨水塘、分散式雨水收集利用等低影响开发措施措施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现阶段结合南通海绵城市申报示范项目,推动“八湖九脉”实施,构筑亲水、滨水、临水空间,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六、水景观与水文化

1城市水景观

(1)定位及目标

南通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扼“江海之喉”,通“南北之要”;黄海、长江、濠河、五山,是南通“江海明珠、风水宝地”的重要元素。城内河网密布,城河相拥,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市格局,规划将南通市建设为山水相映、城水相拥、人水相怡、文水相辉的江海花园水城。

(2)水景观建设方案

南通城市水景观建设依据城市功能分区不同,从城市整体景观格局入手,拟定水景观的水面滨水陆域空间格局,通过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及其他各类景观构成要素,构筑“两环两轴”、“八湖九脉”的城市水景观空间,同时结合水景观推动水利分景区建设。

①两环两轴

两环为内环和外环。“内环”为濠河,环绕南通市古城区域,为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河道蜿蜒曲折,迂回激荡,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独特风格。 “外环”为长江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构成,着重打造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两河两岸”水系生态圈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两河的滨水区、临水区营造主城区的外围生态景观带。通过改变现有直线型河道平面形态,在部分位置开挖开阔水面、构筑生态湿地休闲区、创意文化水廊、水岸运动区及都市休闲区,营造都市和谐的亲水休闲景观。

两轴为城山河和西山河。城山河形成已久,位于南通市区南北主轴线,形成以来就作为连接濠河古城区和狼山的主通道。西山河开挖于1958年,连接濠河古城区和园博园。濠河风景区、狼山风景区、园博园及滨江公园已经成为南通市的城市名片和著名的旅游景点。两河作为上述风景区的纽带,使城市景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通过充分发掘两岸的历史文化遗存,打造“山水二轴”,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浑然一体的城市景观群。

②八湖九脉

八湖:南通市主城区布置八个人工水面,分别为白龙湖、宝龙湖、通甲湖、啬园湖、紫琅湖、星云湖、星盛湖及星灿湖。

九脉:与内环、外环相连的九条城市主干河道,通扬运河、幸福河(市北新城)、秦灶河(市北新城)、通甲河(观音新城)、南川河(新城区)、城山河(山水一轴)、西山河(山水二轴)、姚港及任港,形成辐射状城市景观廊道。

③水利风景区

在水景观建设过程中,可以与水利风景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治理,使城市河湖成为水清岸绿、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文化特色鲜明、景色宜人的休闲、观光、娱乐区。推动创建 “古港”水利风景区。

2城市水文化

(1)水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规划以江海文化为灵魂,以“张謇治水”为精髓,以“中国近代第一城”为主题,充分发掘南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将水文化建设与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围绕“一城三区”的框架体系展开,着力建设见证南通城市发展、具有历史沉淀和治水遗迹的芦泾港、天生港。

“一城”:即濠河环抱的南通老城区。

“三区”:即五山旅游风景区、唐闸古镇近代工业区、天生港近代港口文化区。

(2)现代水文化建设

南通城市现代水文化规划建设以“桥、港、馆、园”为主题的现代水文化框架体系,并以此为载体,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以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大型喷泉、水上娱乐、水幕电影、音乐广场、水上夜景游览、焰火晚会等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现代水文化节点,充分彰显南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现代城市精神。



七、城市水系管理

1水系管理范围划定

水系管理范围是指为河湖水库生态健康、行洪通畅、河势稳定和水利工程安全而划定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区域,包括水文、观测等附属工程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生产生活用的管理区。对于城市河道而言,河道管理范围为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水域控制线范围及滨水绿化带)。

2水系管理内容

1)河道工程

依据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结合河道管理现状,规定河道蓝线范围。保护河道工程不受违法违章行为的侵占损害。河道断面不得小于规划标准且不得低于现状;若受条件限制,确实难以拓浚的河段,可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减小河道占地,但设计排涝控制水位以下的断面面积不得小于规划面积,设计水位以上可适当调整。

2)建筑物工程

保护建筑物工程不受违法违章行为的损害,保证水闸、涵洞、泵站等工程的安全操作运行和工程岁修;汛期服从市防汛指挥部的指令调度,确保汛期安全度汛,枯水期通过工程启闭运行,自引或抽调水源,保持河道达到一定的水位,河道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通过工程的运行措施,联合调度,以改良河道水质。

3)水景观、水文化工程

保护滨河水景观、沿河绿化工程不受违法违章行为的损害;定期对绿化工程的树木、草地进行修整、除草、施肥和补植,保证绿化树木、花草正常生长;严禁乱写、乱刻、乱画或未经批准张贴、悬挂宣传品;严禁爬越、摇晃、击打护栏、座椅、灯具、标牌、雕塑等水景观、水文化设施。

3水系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的设置突出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管理部门在城市水系建设与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由于河道建筑物数量多,规模和受益范围不同,管理上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市水利部门设有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南通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中心,负责城市骨干河道的管理和维护,并指导各区河道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各区管理机构暂维持现状不变。


八、城市水系规划工程建设意见

1水系规划工程

水系规划工程措施分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水系配套建筑物工程、新增水面工程等三大部分。其中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河道贯通、开挖和改线、疏浚、生态河道综合治理、水面恢复;水系配套建筑物工程包括排涝分区水系控制建筑物和排涝口门建筑物;新增水面工程包括水面开挖及沿湖岸线整治。

规划实施水系整治项目634项,其中:

骨干河道整治5项;

市区水系综合整治项目551项,包括调整工程235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316项;

排涝分片水系控制建筑物新建或改造工程52项;

排涝口门工程15项;

新增湖泊及开阔水面开挖工程11项。

2规划工程投资

本规划投资估算主要包括水系调整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系配套建筑物工程、新增水面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几个方面,由于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涉及部门较多,且建设费用难以定量,该部分费用不列入本次规划;污水管网属建设部门管理范围,该部分费用不列入本次规划;征地拆迁及由于时间延续产生的费用不列入本次规划。

规划估算总投资为829987万元,其中近期投资484704万元,远期投资345283万元。

表8.1  市区水系规划投资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划总投资(万元)

分期实施计划(万元)

备注

近期

远期

 

1

骨干河道整治

35650

17251

18399

 

2

市区河道综合治理

600936

320709

280228

 

3

排涝分片水系控制工程

25240

16520

8720

 

4

排涝口门工程

39780

28900

10880

 

5

新增湖泊开挖工程

127731

100975

26756

 

6

非工程措施

650

350

300

 

合计

 

829987

484704

345283

 

3工程实施计划

根据城市开发建设进程、总体规划地块利用性质,分阶段实施河道整治,彻底改善河道面貌与水环境。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物外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美观、实用、布局合理;河道整治要与青坎绿化、滨水景观相结合,充分发挥河道的水环境功能。

1)近期工程实施计划

规划近期(2016- 2020年),规划总投资484704万元。实施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①骨干河道综合治理

主要包括骨干河道2条(段):通扬运河、通吕运河西段,规划总投资17251万元。

②市区河道综合治理

主要包括:河道贯通、改线和新开挖等调整工程105条(段)、生态河道综合治理157条(段),规划总投资320709万元。

③排涝分片水系控制工程

包含钱家渡河闸、木库河闸等35座,规划总投资16520万元。

④排涝口门工程

包含芦泾港闸站、海港引河闸站等8座,规划总投资28900万元。

⑤新增水面工程

包含新开挖白龙湖、宝龙湖、紫琅湖及海港引河开阔水面等9个人工湖泊,规划总投资100975万元。

⑥非工程措施

包括水务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职工技能培训等,规划总投资350万元。

2)远期工程实施计划

规划远期(2021-2030年),规划总投资345283万元。实施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①骨干河道综合治理

主要包括骨干河道4条(段):九圩港、通吕运河东段、通启运河、新江海河,规划总投资18399万元。

②市区河道综合治理

主要包括:规划河道贯通、改线和新开挖等调整工程130条(段)、生态河道综合治理159条(段),规划总投资280228万元。

③排涝分片水系控制工程

包含营船港南闸站、通甲河东闸等17座,规划总投资8720万元。。

④排涝口门工程

包含中心南河泵站、新开泵站等7座,规划总投资10880万元。

⑥新增水面工程

包含新开挖星灿湖、盐河开阔水面、南川河开阔水面等3个人工湖泊,规划总投资26756万元。

6、非工程措施

包括水务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职工技能培训等,规划总投资300万元。


九、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 规划方案环境的有利影响

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水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②对城市抗御洪涝旱灾害能力的影响

对市区河道进行规划和治理,将进一步理顺水系,改善河道状况,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和调蓄能力,提高城市抗御洪涝灾害能力。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河道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变现有城市水系呆板现状,有助于改善市区河道水环境。

④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城区河道通过设置一些亲水走廊、亲水台阶、亲水广场、亲水绿道等滨水建筑物,供居民欣赏水的景色,亲近水的芳泽,形成人水交融的滨水景观,有利于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⑤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河道治理促进居住环境的改善,河道治理促进水岸经济发展,河道治理促进亲水地域增值,这些均将有利于城市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的开发价值,从而吸引投资者。

(2)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错综复杂。在水系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地下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排污排水管道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水系工程如何与这些设施衔接,必须在城市综合规划中加以解决。

②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和施工活动会产生噪声、废气、扬尘、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这对周围卫生健康、大气环境、河道水环境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就总体而言,规划方案对南通市区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城市水系工程实施后,将有效改善城区内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及水环境,实现人、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充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城市真正具有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文化城市的品位。

与此同时,规划方案不可避免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可通过一定的措施予以缓解,且这些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结束随即消除。

综合分析比较,本规划方案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是可行的。

2宏观效益分析

对市区水系进行规划和治理,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提供可持续利用环境

河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城市河道状况及功能是否良好,事关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对市区河道进行规划和治理,有助于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人民提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河道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利用环境。规划的实施将为南通市城市健康发展、经济社会稳步前进提供基础保障。

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规划实施后,将有效改善居民生产、生活、居住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对市区河道进行规划和治理,通过水景观提升、水文化的丰富,构筑山水相映、城水相拥、人水相怡、文水相辉的江海花园水城,进一步彰显南通江海之滨的丰厚文化底蕴,提高南通城市品位。

③促进城市水系的保护

城市水系规划对河道的功能、管理范围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城市河道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基础条件。由于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城与水、人与水、文与水得到了和谐统一,提高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和爱水护水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