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盘活观音新城水 二座闸增添片区库容量——南通观音山水环境综合整治侧记
来源: 南通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1-06-09 15:04 累计次数: 字体:[ ]

传承治水匠心,献礼建党百年。南通市水利局以“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的治水实践再一次在观音山片区落地生根。

观音山片区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境内有河道65条,河道水系是以林田湖草及河道公园、城市小游园、景观河道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它不失城市河道的风貌,又有农村生态河道的韵味。观音山片区河道水系是南通主城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河道连接通州区公共活动空间。近两年来,市水利部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四位一体,带动了观音山片区水系的综合整治提升,这是继濠河及五山地区66平方公里河道整治后的又一典范之作,是主城区100平方公里河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列为南通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公示项目清单,并被推荐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保障河道自然属性,一条河盘活观音新城水

由于南通城市发展的历史原因,观音山片区在城市建设和地产开发中,不注重河道保护,断头河、乱占用、填埋河道、污水直排入河等现象突出,成为城市建设的边缘地带“重灾区”,一度成为南通主城区脏乱差最为集中的“差等生”。

2020年南通市水利局编制了观音山水系详细性规划,以生态修复为出发点,统筹完善区域规划体系与现有河道格局、要素配置的衔接,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分片治理。水利部门牵头联合属地政府,加强蓝线空间管理、实施雨污分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水资源腾出空间。

一是合理利用现有河道资源,提髙观音山片区排涝能力增加河道调蓄量,增强水体流动性, 改善区内河道水质,对兴石河市区段(通吕运河~通甲河)进行整治,向周边河道补充水源盘活了水系。

二是打通区域节点贯通断头河,截止6月8日新建双排桩护岸3.6km;清淤土方约15万方;贯通季灶港河、新胜河西段等10条河道节点,新开挖新胜河东段、沿铁西河13条河道,建设仿木桩护岸5km,新开生态护岸15Km,用较少的资金打通河道毛细血管注入“新鲜血液使河道有健康的体魄”。

三是生态护岸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原生态公园+海绵城市和湿地保护恢复”的方式,修复成自然河流形态,在城乡结合部对现有河道进行清理,保持原有乡村河道的风貌和韵味。建城区结合地块开发和原绿地小游园沟通河道,使之水流通畅,利用绿地小游园沟渠恢复海绵城市和湿地功能,增加水体库容量,较开阔河道增加植被+水岸步道,形成交融蓝绿交织的生态河道公园。

保障河道自然做功,二座闸增添片区库容量

为了抬高观音山片区河道景观水位,在兴石河南段近通甲河处新建控导工程兴石河闸,在青龙横河拆除老闸新建6m宽新闸,二座水闸的建设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兴石河、青龙横河片区库容量。

一是精准调度发挥工程效益,观音山片区供水分通甲河以北和通甲河以南二大版快。以北利用原兴石河泵站提取通吕运河水源向兴石河供水,片区以西由海港引河供水通过通甲河闸、星明界河闸、陆洪闸星明河引水,青龙横河和新胜河闸、铺港河闸作为高低水位控制闸调控配水使水流动。片区北部中心区域新建了国胜竖河提排涵和观中观北提排涵(小型提排泵站)以增加河道水动力提高水环境质量。

二是依靠自然潮汐动力自然做功。通甲河以南铺港河、界港河由通甲河向南周边自然供水,形成以界港河为中低水系向裤子港河低水系供水排入长江的循环水系。

三是调查研究形成自然活水模式。年初,市水利局着手调查片区活水试运行,形成书面报告,并以生态河道的理念尽可能减少人为工程干预,除新建兴石河闸、拆除改建青龙横河闸和2个提排涵外全部保持原有水利工程设施,以最少资金投入逐步恢复水体的自然流动属性,实现“全面活水”、“持续活水”、“按需活水”,满足该片区的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需求,使片区内的河流成为有生命力的生态河流,以潮汐动力借助界港河闸控制形成涨潮小开度排水、落潮大开度排水调度运行模式,保持“西引东排,北引南排”格局。

保障河道落实河岸共治,“河长制”精准发力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控,观音山地区河道占用、填河筑坝等问题比较突出,水质黑臭、富营养化严重。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市水利部门牵头联合属地政府和观音山街道(崇川经济开发区),及时调整完善水系规划,加强蓝线空间管控,开展河岸共治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关停严重影响环境的污染企业,加快居民区搬迁。辖区内65条河道,46条已经分级落实了“河长制”,鼓励居民爱护河道,爱护环境,实现“共治河道,共建文明,共享绿色”的目标。

一是上下联动,积极开展河道问题排查。崇川经济开发区(观音山街道)坚持以实施河长制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专人专职负责河道巡查、通报、跟踪问题处理等日常工作,对生态修复及岸坡维护、卫生保洁、排(污)口管理、公示牌、违章拆除、违法占用水域和水质情况等问题全天候巡查,实现片区河道监管每周一次全覆盖。

二是督促整改,切实改善河道环境面貌。兴石河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停泊着5户8艘杂船,在充分做好前期劝导、测量评估、解决实际困难等工作的基础上,所有杂船全部顺利拆除完成。近两年来崇川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坚持管疏结合,引导群众自觉拆除违规设置的渔网。联合相关部门及属地社区,按照“河长制”的分工职责大力开展河道绿化美化等生态修复及乱占、乱采、乱建、乱堆等河道“四乱”问题综合整治,实现水清、河畅、岸洁、景美等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三是坚持精细化长效管理。崇川经济开发区辖区内拥有多个拆迁地块、建筑工地、企业园区,增加了河道垃圾倾倒、水体污染的治理难度。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对辖区53条河道进行摸排,对重点难点河道,采取先易后难的计划,逐步推进,全力改善;对各类排污口问题,联合环保、建设、物管条线,按重点、重要等类别,进行分类分批处置,目前除红旗河、市政小游园周边等三条河道设计方案比选外,辖区境内所有河道实现了活水畅流。根据最新水质周报显示,崇川区100平方公里主要河55个监测点断面均达到Ⅲ类水及以上标准。(市水利工程管理站 陈建黄 张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