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孔闸门可以一起拉起来吗?”“泵站提水的时候,小鸟真的会来捕鱼吗?”18日,南通暑期托班的20余名小学生走进九圩港水利枢纽,沿着“九圩交响·水润万物”研学路线,开启沉浸式研学之旅,深化市水利局“探秘枢纽·智水未来”研学品牌矩阵。
“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巨龙,九圩港闸就是镇守南通西大门的‘水将军’。”在办公楼会议室,讲解员用5分钟动画短片,把水闸、泵站、流量等概念变成“水将军调兵遣将”的故事,孩子们乐在其中,迅速完成“知识热身”。
穿过办公楼,孩子们一头扎进占地1万平方米的和园,我国特有的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水杉在这里蔚然成林。讲解员举起一片羽状枝叶,开启了一堂“寓教于景”的生物课:“水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当年建设九圩港闸的前辈们亲手种下它们,如今和我们一起守护江堤。”
特莱克的聘书、张謇在施工现场的照片、黑白老电影……在展览馆,孩子们像坐上了“时光机”,穿越67年时空:1958年数万人挑河筑堤建闸、1959年九圩港闸第一次开闸放水、2015年泵站开工建设……讲解员指着一张泛黄合影说:“这位爷爷是九圩港建闸工程副总指挥孙学旺,他跟着民工一起住工棚,一起劳动,一起吃食堂,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南通‘水龙王’。”
站在长江澄通河段第一大闸的启闭机房处,孩子们面朝长江发出阵阵惊呼:“这个水闸有两百多米!”他们认真聆听工程师现场讲解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如何通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测水位、电压、温度等参数,保障闸站安全运行的,培养了对水利科技的浓厚兴趣。
泵站出水口,白鹭、苍鹭等鸟类排成“捕鱼阵”,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现场展板详细介绍了常见鸟类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繁衍过程等知识,结合实地参观,孩子们记录“鸟种清单”,将爱护鸟类、保护生态根植于心。
九圩港闸废旧叠梁门化身“钢琴键”,钢围堰变成“琴壳”,琴身展示水闸演变历史、新中国水闸建设成就和水利科普知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孩子们踩着“琴键”认真聆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原来水闸也能‘弹钢琴’,长大我要设计一座会唱歌的水利枢纽!”“白鹭捕鱼的样子太帅了,我要画下来贴在我们班黑板报上!”孩子们纷纷表示,要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成为守护碧水清流的“小卫士”。(来源:南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