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60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3-10-10 11:02 累计次数: 字体:[ ]

王燕娟代表:

感谢您对南通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来,我市坚持以河长制工作为统领,全力推动治水护河等工作,持续改善全市农村水环境质量。

一是不断探索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全市围绕“聚焦更美的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切实从百姓身边河、关切河、烦心河入手,开辟“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的治水路径。目前,全市一二级及通航的三级河由水利部门负责实行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保洁,标准化考核,其余镇级以下河道以镇、村为主体,全面落实管护保洁责任。我市在2014年率先探索生态护河之路,在镇村不通航河道推广“以河养河、生态护河”长效管护机制,鼓励群众承包三、四级不通航河道及其支河水面进行生态养鱼,不允许有增氧机也不得投放任何饲料入河,通过鱼吃草解决打捞有害水生植物(秧花)的难题,承包人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承担河道管护保洁责任;在不适宜养殖的河道,通过试点种植水上竹叶菜、水生花卉等“以河养河”模式替代人工保洁,不仅改善了水质,美化了环境,而且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二是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2021年,我市“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被水利部评为2021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就是让沿河的群众和企业签订承诺、河道管护承包到相应的责任人,来参与管河、管岸、管习惯,最终让群众成为河道的维护者、受益者,解决了面广、量大、情况各异的农村河道无人管、管不好的难题,真正实现河道管护常态化、长效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退耕还绿。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是有生命、可持续的河道管护的模式。如皋的平原池村借助河道整治的契机,在原有藕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配上景观设施,就形成了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藕池文化园。”大大小小的河道里不仅流淌着生态宜居的新生活,更是升级版的美丽乡村之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子带来了人气,也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群众成为河道管护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参与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在参与中也更有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以奖代补有力有效。发动群众的力量。南通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周对中心城区河道水质进行采样监测,相关数据通过《江海晚报》对外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如东县评选“最美、最差”河道和“最美、最差”河长,最差河道河长在全县大会进行述职表态发言。海安市将镇、村两级河长照片在河长公示牌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区域治水、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农村黑臭河道治理、幸福河湖建设、河道长效管护”等河长制重点工作实施考核奖补,激发各地追赶超越、争先进位。

这些年“以河养河、生态护河”的经验做法我市海安、启东等一些地方推广得较好,如东近年来也在逐步放大光荣村以河养河的示范效应,百姓对好的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强,爱河护河的意识逐步提高。市财政将进一步夯实农村河道资金保障,建立河道管护稳定投入机制。同时,加快构建多元投入格局,通过政策引导撬动各方投入,探索企业“冠名河道”等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河道管护的实践,逐步建立“以河养河、生态护河”新型管护模式,拓展河道管护与开发经营相结合的投资渠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水平会越来越好。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恳请您继续关心与支持南通水利工作!

南通市水利局

2023年8月25日